砚斐聊书
6月8号下午
我们学校有幸请到了著名的
儿童阅读推广人刘海龙老师
与四年级的全体同学及语文老师们
聊一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
曹文轩的作品——《穿堂风》
活动刚开场,刘海龙老师便给孩子们解释活动主题,为什么叫“砚斐聊书”。
原来“砚斐”是他的笔名,很奇怪吧!
这个笔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!因为他是北方人,身材高大,看起来像“土匪”,可实际上性格又特别喜欢读书写字。朋友们觉得,这可能是一个“假的土匪”,于是打趣的称呼他做“赝匪”,他觉得十分有趣,于是有了现在的音同笔名——“砚斐”。
本次砚斐聊书,砚斐将带领孩子们领略作家曹文轩笔下的神奇世界。
趣味开端
刘老师先做了一个小实验,他用一次性杯子倒了一杯可乐,问谁愿意喝?全部小朋友都争先举手。
他又用装牙膏的杯子倒了一杯可乐,这时想喝的孩子变少了。
最后,他用自己的杯子倒了一杯可乐,举手想喝的娃更少了。
刘老师一直强调牙刷杯,自己的杯子都是开水烫过的,洗干净的,可是孩子们的反应就是这么奇妙。他适时地提出了“标签效应”这一心理学名词。
“标签”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,无论是“好”是“坏”,它对一个人的“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”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。
导读开始
刘老师曾说过:不管是一篇文章,还是一本书,他习惯从故事内容,表达技法和主题思想三个纬度去解读。然而在读书过程中,倘若我们粗读一遍,故事内容信息将获得95%,主题思想或感受到50%左右,但是对表达技法的吸收,不足2%。这就是为什么泛读对写作的影响成效很慢的原因。
于是,他在讲座中从写作的角度讲构思,让孩子们对作者的语言一下产生了莫大的兴趣。在座的老师们也觉得很亲切,刘老师特别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例子,特逗!避谁?避你----?避我----?所有的听众都忍俊不禁又意犹未尽。刘老师引导孩子们体验书中小男孩橡树的孤独,他被贴上小偷的标签之后的种种经历跟心路历程……
一个小时的导读下来,我们感觉到声音的磁性和虚幻,字字句句,穿透了孩子们的心。荔轩小学四年级爱阅读的孩子们一下与书中的橡树产生了共鸣,还迫不及待地想捧起《穿堂风》,想重新去曹文轩的作品世界里遨游。
一个小时愉快聊书的光阴总是短暂的,最后,刘老师再一次提到开场前做的实验,提到小男孩橡树的去标签化过程。
相信这次活动带给孩子们精神上的洗涤跟升华是春风化雨的。
六月,荔轩读书月。经典中自有支撑一所学校,一个民族的脊梁。
砚斐聊书,每一寸日常都是活的 ,我们仿佛能听见读书在孩子生命里扎根的声音。
附:孩子们的聊书心得
(根据家长们的反馈整理)
读书月相关活动
1. 纵论浩瀚书海,醉心妙手文章 ——“荔轩作文英雄”第二季正式开锣!
2.“魔神”驾到——儿童文学作家、魔方盲拧世界纪录保持者庄海燕老师来我校讲学
3. 沐浴书香 快乐成长——荔轩小学“读书月”活动正式启动
4. 作文英雄大赛 首战打响!——荔轩小学春季读书月系列活动